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即将于6月30日竣工,9月30日通航。站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回望1950年中国民航最早使用的北京西郊机场、1958年竣工的北京首都机场老航站楼、1980年应运而生的T1航站楼、1999年拔地而起的T2航站楼、2008年横空出世的T3航站楼,j9九游会官方网站深感一座航站楼就是一段历史,北京机场故事折射出70年沧桑巨变、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
今年5月13日9时30分,一架南方航空公司空客A320飞机平稳降落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西一跑道上。这是大兴国际机场飞行程序试飞的序幕,此后,机场的工作重心由基础建设转向了准备投运通航,意味着距离正式通航又进了一步。
2017年初,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新机场建设时,给出了高度评价——“新机场是首都的重大标志性工程,是国家发展一个新的动力源”。
这座被英国《卫报》评为“新世界七大奇迹”榜首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即将于6月30日竣工,9月30日通航。如今,人们惊叹于它的高科技、高智能,但新机场的建成从来都不是偶然,而是历史积累的必然。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回首北京机场建设往事,从荒草摇曳的旷野到航班频繁起降的停机坪,跑道上的每一刻都在记录不凡,见证着新中国70年机场建设的沧桑巨变。
从顺义到大兴 打造世界级新机场
“果然名不虚传,真希望通航当天就能来飞一次!”北京理工大学大四学生杨川站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里,被眼前的“凤凰展翅”深深震撼了。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位于永定河北岸,占地4.1万亩,相当于63个天安门广场的大小。在这座建筑面前,每一个人都变得无比渺小,而了解机场智能化和人性化的建设后,每一个人在这里又变得无比重要。
作为浓缩先进科技成果的集大成者,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带来一个又一个震惊全球的新科技,刷新着全世界对中国的看法。
首次实行交叉跑道运营,采用“三纵一横”的全向构型,高效疏导大兴机场的出港航班,同时有效地减轻大兴机场离港飞行与首都机场进港飞行流之间潜在的冲突;首次使用激光气象雷达和相控阵气象雷达,有效加强对风切变的监测和预警,提高空间分辨率和空间定位精度,大大提高对雷雨等恶劣天气的预警能力;首次实现开航即具备仪表着陆(也称盲降)三类B运行标准,即在飞机降落的过程中,能见度不低于50米的情况下,就可以着陆,居世界先进水平。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做出了这么多在全国乃至世界上的首次创新,不仅要让旅客有安全感,也要让旅客在民航高质量发展中增强获得感,力求达到高标准的服务质量。
6月2日,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举办国企开放日活动,近50位首都市民走进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北京建院副总建筑师王晓群带领大家参观并回答了大家关心的交通问题,“航站楼在国内首次有高铁从地下穿行,首次采用双层出发双层到达的设计。”机场周围有4条高速环绕,地下有高铁、地铁、城际铁路共6条轨道线,从下车处到登机口走路最多8分钟就能登机。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之所以被称为“凤凰展翅”,是因为它由中央放射的五条指廊既像手指也像翅膀向外延展。正是这五条指廊的设计,方便了旅客的出行。“采用中心放射的方式可以更好地缩短旅客的步行距离。中心点到最远端是600米,实际过安检后走到最远的近机位大概也就400米,走起来非常快。”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管理中心副总经理朱文欣说道。
据了解,目前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了19个平台68个系统,以实现对机场全区域、全业务领域的覆盖和支撑。
“旅客可通过手机APP实时掌握行李状态,实现旅客行李全流程跟踪管理。”民航局机场司副司长张锐说,大兴国际机场全面采用了RFID行李追踪技术,行李从被托运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被系统的目光“锁定”,旅客随时随地都可以知道它的位置。从此,取行李时,旅客无需焦虑,也不用怕错过行李而不停地盯着传送带。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这座智慧机场,将会为旅客提供私人定制般的个性化服务,将服务落实到每一个人每一件行李。
从西郊机场到T1 刷新机场建设高度
未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将和首都国际机场形成双枢纽运行格局。2018年,首都国际机场全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亿人次,随着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入使用,北京首都机场的吞吐量将被分流,快速释放首都机场超容运行压力。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诞生有着必然性,而北京首都机场发展至今带来的空前影响力,最早还要从1950年说起。1950年,民航开辟固定航线时使用的是北京西郊机场,由于该机场属军民共用并且靠山太近,所以当时的军委民航局决定另行选址修建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地位相称的大型民用机场。
6月18日,烈日当空,笔者一行三人为一探往事究竟,踏上首都机场辅路。道路两旁都是高耸挺拔的树木,郁郁葱葱,绿叶交相辉映,遮天蔽日,使这条路形成了天然的林荫大道。沿着首都机场辅路一路向前,仿佛穿过一条时空隧道,走到道路尽头,赫然看到一座老式建筑,如同将j9九游会官方网站带回到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
这座最早的首都机场航站楼(以下称“老航站楼”)如今挂着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客舱服务部的牌子。三三两两的美丽空姐拎着行李箱,往来穿梭,他们正要奔赴五洲四海,为广大旅客提供优质服务。这里就曾经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航站楼和大型民用运输机场,其规模和现代化程度,在当时的远东地区居于前列。
“1958年3月,这座有着10000平方米航站楼和一条跑道的现代机场呈现在世人面前,它承载见证着国家重大历史时刻和改革开放的脚步,从此国门有了使命和担当!”中国民用机场协会秘书长李小梅在接受采访时说,老航站楼可容纳42架航空器和一座塔台的飞行区,自建成之日起就成为中国进行重大国事和外交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
1972年2月21日,国家领导人周恩来等到首都机场迎接美国总统尼克松,中美两国领导人的手握在一起,标志着中美关系一个新的开始。首都机场见证了这次历史性的“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普通百姓对这座新建成的机场也充满了好奇,“当时北京当地的市民觉得新鲜,都坐着359路公交车过来看看机场长什么样。”原民用航空总局宣传部副部长刘明田说。他回忆起,自己第一次乘飞机就是从老航站楼出发,当时乘坐飞机要开县团级以上单位介绍信,航站楼没有廊桥,登机要到停机坪去排队。如今看来,老航站楼的这些基础设施条件尽管有些简陋,但在当时,仍让人们感到耳目一新。
1978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百姓的航空出行需求日益增长,老航站楼也逐渐难承负荷。
于是,1980年首都机场T1航站楼投入使用,李小梅翻出T1航站楼的建设照片给笔者看:“T1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设有东西两个卫星厅,当年被评为北京市20世纪80年代十大建筑之一。”如今j9九游会官方网站觉得再普通不过的一幅机场壁画《泼水节——生命的赞歌》,当时曾在全国掀起轩然大波,画家袁运生在表现傣族人的泼水节故事时,大胆地画入了三个沐浴的女人体。
“这有什么好争议的,艺术表现很正常。我看可以。”1979年10月的一天,邓小平到首都机场参观,看了这幅壁画后说道。泼水节壁画在这里成为改革开放的文化符号,表现出改革开放带来的宽松环境和观念变化。
建成后,T1高峰小时旅客吞吐量1500人次,并采用卫星式活动登机廊桥供旅客上下飞机。刘明田说:“T1内部配备了自动门、自动扶梯、行李处理系统等设备,代表着当时中国民航业的顶级水平。”国内最先进的设备出现让人们眼前一亮,就如同现在的人们看到大兴国际机场的新科技,也能感觉到国家越来越强盛。
从T2到T3 见证机场发展奇迹
随着大型飞机增多,运输业务日趋繁忙,各项设施亟须改善,首都机场完成了数次扩建。1999年T2拔地而起,2008年T3横空出世,首都机场成为国内第一个拥有3座航站楼、3条跑道和双塔台同时运行的大型航空枢纽,104家航空公司的超过1700个航班将北京与世界上65个国家的282座城市紧密相连。
6月25日,笔者乘坐地铁机场线来到T3航站楼,这里的旅客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大厅的飞行动态显示牌上列满了密密麻麻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各大航空公司的航班信息。登上塔台,鸟瞰北京东北方顺义区的这片航空热土,只见4座航站楼或隔空相望,或比邻相依,仿佛在诉说历史的回响。如今,这里是人们选择航空出行的主要航空港窗口之一。在T3航站楼,已有33家航空公司进驻,不到50秒就有一个航班安全起降。
自1958年建成至1993年,首都机场用35年时间,实现了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的突破。从1993年至2000年,用7年时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万人次。从2000年至2012年,用12年时间,实现了从2000万人次到8000万人次的7次跨越,世界排名由第26位上升到第2位。从2012年至2018年,只用6年时间,首都机场就实现了年旅客吞吐量1亿人次的突破。
“机场就是一个国家或城市的窗口和名片,提升服务质量是民航一直以来的追求。”李小梅对笔者谈起自己的体会,“‘中国服务’已经成为各服务行业追求的标准和目标,其实2008年首都机场在服务保障北京奥运会时就率先提出‘倡行中国服务,打造国际枢纽’,从此,提供最好的‘中国服务’,就成了中国第一国门的使命和担当。”
李小梅回忆说,当时在首都机场驻场各单位全力践行“首问负责制”,凡是在机场工作的人员,面对旅客的咨询问题,不管是否属于自己的工作范畴,都不能说“不知道”、“不归我管”,都要设法帮助旅客解决问题,或者主动引导旅客找到可以解决问题的工作人员。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首都机场企业化管理,特别是市场化,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后,铁饭碗打破了,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业务增强了,员工们的精神面貌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李小梅说。
首都机场作为“中国第一国门”,在1990年亚运会、1997年香港回归、2008年北京奥运中,圆满完成保障任务,创造了中国民航史上重大运输保障总架次、高峰日架次、高峰小时架次等多项历史纪录,也创下了“零事件、零事故、零投诉”的最高服务保障水准。
“国家强,民航强,机场强。反过来,交通基础设施的进步又促进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刘明田说。对此,李小梅也深有感触,北京机场的发展与国家的繁荣紧密相连,北京机场在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的同时,自身发展的轨迹也见证着国家的强盛和社会文明的进步。
仰天一望,有凤来仪。从1950年中国民航最早使用的北京西郊机场、1958年竣工的北京首都机场老航站楼、1980年应运而生的T1航站楼、1999年拔地而起的T2航站楼、2008年横空出世的T3航站楼,到即将竣工通航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北京机场建设故事记录沧桑。未来的机场人,将围绕“如何管理运营好北京新机场”、“北京两个机场如何协调”、“京津冀三地机场如何更好地形成世界级机场群”三个重大关切,开启建设新时代世界一流大型国际枢纽机场新征程,续写惊艳全球的中国机场故事。